八字命理学中的《书房派》与《江湖派》

北源八字北源八字八字算命2021-09-082770

8.jpg

传统八字命理学的局限是客观存在的。然而,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,它并不为许多人所了解。正因为不了解,这就给有些以此为生计的江湖术士有了可乘之机。

在传统命理学研究的历史长河里,始终存在着两股主要的潮流,徐乐吾先生曾把它们归结为两派:江湖派和书房派。徐乐吾说:

研习命理之人,自来分两派:一江湖、二书房。江湖派根底太浅,缺乏常识,经验虽富,不能融会贯通,且志在谋食,不足以语于作者之林,固无足怪;书房派之研习,又多视为消闲遣兴之具,缺乏恒心与练习,义理较深,即似解非解,无确定不移之知见,一任术者信口雌黄,不能辨别其是非。此命理之所以失传也。

其实,江湖派人士的实践是命理学发展的基础。没有江湖派人士的日常算命活动,积累大量的经验,就很难会有书房派人士在理义上的分析和总结。

然而,没有书房派人士的探究总结,命理学的理论和实践水准又无法得到进一步的提高。

实验、总结、提高,再实验、再总结、再提高……,这本该是对事物认识深化的良好途径。可惜,诚如徐乐吾所指出的,自古而来就从未形成过良好的互动作用,这正是命理学发展迟缓、始终很难成为一门精湛的学术科目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
实际上,江湖算命由来已久。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。由于周王室的衰落,原来王室的卜筮之官流落到民间,成了以占卜为生的“日者”。墨子就遇到过这样的日者。

日者可以算得上为人占卜算命的江湖派的先驱。西汉时,在首都长安就已经有专门的“卜肆”。司马迁的《史记》中有《日者列传》,记载了“卜于长安东市”的司马季主。

盛唐以后,尤其是安史之乱以后,由于战乱给唐王朝带来空前的经济危机,统治者不得不容忍商人更为活跃的发展。于是,商人阶层和商人资本的发展,造成了都市扩大,市民云集,到两宋时俨然已形成了新的市井文化。市井文化在文化素养上比精雅文化低,但在社会见识上又胜于山野农民,具有更强烈的世俗倾向。

市井文化是传统命理学发展的绝好温床。随着命理学逐渐形成和趋于成熟,以算命为业的江湖派也随之兴起。北宋当时在首都东京(开封)注册登记的操各类命相、风水业的术士,据王安石说,就有一万以上。而后在南宋首都临安(杭州)的术士也不少,在御街上摆摊的就有三百多。”岳珂在《程史》里记载:“中都有谈天者,居于观桥之东,日设肆于门,标之曰:看命司。”

到了明朝,算命已经成了当时人们生活的一部分。上至帝王将相,下到平民百姓,无不对此津津乐道。以下是明朝历代君王的名字,都是按照五行相生的方式来命名的:

明太祖朱元璋“洪武”(水)

明成祖朱棣(木)

明仁宗朱高炽(火)

明宣宗朱瞻基(土)

明英宗朱祈镇/明代宗朱祁钰’(金)

明宪宗朱见深(水)

明孝宗朱祐樘(木)

明世宗朱厚熜(火)

明穆宗朱戴厚(土)

明神宗朱翔钧(金)

明光宗朱常洛(水)

明熹宗朱由校/明思宗朱由检(木)

君王所好如此,更不要谈民间的问卦算命了。明朝万历年间出现的社会人情小说《金瓶梅》,其中就有四处关于算命的具体描写。可见当时算命已经融入了都市生活之中。明朝或许是中国算命活动最兴旺的时代。
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北源八字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北源八字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喜欢1发布评论

评论列表

发表评论

取消回复
  • 昵称(必填)
  • 邮箱
  • 网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