阳明燥金
燥,阳明经的金气所转化的,在天为燥,在地为金,在人为大肠。阳明经以燥金主令,胃土随从金转化燥,太阴经以湿土主令,肺金随从湿土转化湿。胃土的燥气,子气而不是本气,子气不能抵挡本气的旺盛,所以阴盛的病人,胃土长久的湿气,肺金的湿气,是母气而不是本气,母气不能抵挡本气的旺盛,所以阳盛的病人,肺金长久的燥。
太阴经本性为湿,阳明经本性燥,燥气或者湿气调摄养息,在于中气。中气旺那么从湿土转化而来的辛金气从而使肺不受燥气的伤害,从燥金转化而来的戊土气从而使胃不受湿气的伤害,中气衰败那么阴阳不能相交从而燥气或者湿气偏重,湿气胜过燥气,那么喝水减少并且吃饭也减少,小便不利并且小便失禁;燥气胜过湿气,那么饥饿快速而且容易口渴,水流逝的快速而且大便坚硬。
阴气容易跃进,但阳气容易消退,湿气胜过燥,气往往比较多,燥气胜过湿,气往往比较少,辛金转化为湿气,十分之八九,戊土转化为燥气,不到百分之二三。阳明经虽然燥,发病却是太阴经往往占优势而阳明经往往欠缺,土燥而且水缺损的,除了伤寒阳明承气证外绝无仅有,这是仲景传留后世的法则,少阴水小于趺阳土,则土能制水,为顺。缘于火占优势就土燥,水占优势就土湿,燥就克水,湿土却反而被水克制。水弱于土就有生命,土弱于水就死亡,使用少阴适宜弱而趺阳适宜占优势,因为土能胜过水,那么中气不衰败,没有中气不衰败而人死了的。
燥为寒或者热的中气,燥气上升就转化为火并且转化为热,燥气下降就转化为水并且转化为寒。反胃噎膈的病人,大便如同羊粪,胃土虽然湿但肠却燥。
中医的造势寒暖 湿为阴气邪气,阴气的性质喜欢下降,所以阴气的根源起源于脾土但表面上显现在膝踝。燥为阳气邪气,阳的本性喜欢上升,所以阳去的根源起源于大肠但表面上显现在在肘腕。所谓阴邪气处在下面,阳邪气处在上面,一定的位置。
然而上面的燥也是起因于下面的湿,中风的病人,血枯筋缩,他的膝踝是湿,而肘腕未尝不燥。假若己土不湿,那么木气兴盛血流顺畅,骨弱筋柔,中风从哪儿来!医生识别了燥和湿的消退和增长,那么仲景奥妙的殿堂可以沿着台阶爬升了。
枢轴运动,清气左旋,升而化火,浊气右转,降而化水。化火则热,化水则寒。方其半升,未成火也,名之曰木。木之气温,升而不已,积温成热,而化火矣。方其半降,未成水也,名之曰金。金之气凉,降而不已,积凉成寒,而化水矣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北源八字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北源八字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评论列表
发表评论
取消回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