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和谷物进入胃里,转化为气和血,精气行于经脉之外,叫卫气,血行于经脉之中,叫营血。
营血卫气的运行,一日一夜围绕五十次。以呼气为主的深呼吸,正常人的呼吸中,一呼一吸称为一息,一息脉动四次,三息之后有一次深呼吸,脉五动,脉诊上称为“闰以太息”。
人一呼气,脉再动,一吸,脉再动,呼吸定息,脉五动,闰以太息,脉六动,一息六动,人之常也。一动脉行一寸,六动脉行六寸。
手的六阳经,从手到头,长五尺,六条经总共三丈。手的六阴经,从手到胸,长三尺五寸,合计二丈一尺。足的六阳经,从足到头,长八尺,六经总共四丈八尺。足的六阴经,从足到胸,长六尺五寸,合计三丈九尺。跷脉自足至目,长七尺五寸,合计一丈五尺。督脉、任脉,长四尺五寸,合计九尺。全部都合计起来一十六丈二尺。平常人一日一夜一万三千五百息,一息脉行六寸,十息脉行六尺。一日百刻,一刻一百三十五息,人气半周于身,脉行八丈一尺,两刻二百七十息,人气一周于身,脉行十六丈二尺,百刻一万三千五百息,人气五十周于身,脉行八百一十丈。
此明经脉流行长短之度,经直络横,经深络浅,络之支别为孙络,则更细小,犹木之枝,分而又分,以至细微也。然其横直、粗细、浮沉、浅深虽异,而气血之流行贯注,无不周遍,苟有窒滞,即为病矣。
营气运行,常常于清晨寅时从手太阴经的寸口(两手腕部腕横纹下方,桡骨茎突内侧,桡动脉搏动明显之处)开始,从手太阴经注入手阳明经,足阳明经注入足太阴经,手少阴经注入手太阳经,足太阳经注入足少阴经,手厥阴经注入手少阳经,足少阳经注入足厥阴经,终结于两跷(阴跷脉、阳跷脉)、督脉、任脉,这叫循环一周次。二十八脉,周而复始,阴阳相互贯穿,沿着圆环来循环,是无头无尾,没有始终的。五十周循环完毕,第二天寅时,又会合在寸口。这是营气的运行法则。
从现代分析,营气即营养物质,是指人体必需的各种物质,包括蛋白质、氨基酸、糖类、脂类、维生素、微量元素等。营养物质是由水谷精气中的精华部分所化生。营气分布于血脉之中,随血液循环营运于全身。
营气虽在血管中,但必须通过微循环才能进行物质交换,供组织细胞所需,所以,与经脉流注次序合称的营气运行是针对各脏腑(经脉)所需物质的转化过程而言,如营气运行旺于肝经时,则转化成肝脏所需物质的功能增强,或是肝经所调控的微循环开放。
因血液就象一个储备箱,而营气就是箱中的共用物质,各脏腑(机能)所取必需物质具有时序性,所以营气运行是指营养物质的相互转化代谢的过程。
卫气出入*卫气白天运行阳经二十五周,夜间运行阴脏二十五周。
卫气的运行,常常于清晨寅时从足太阳经的睛明(足太阳膀胱经穴。在面部,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。)开始,睛明穴在眼睛的内眦,属于足太阳膀胱经的穴位。清晨阳气从眼睛发出,眼睛张开气就上行于头部,沿着颈部,下行到足太阳经,到达小指的指端;另进入目内眦,下行到手太阳经,到达小指指端;另进入目锐眦,下行到足少阳经,到达小指次指指端;上行沿着手少阳经一侧,下行到达名个指尖;另入耳前,下行到足阳明经,至中指指端;另入耳下,下行到手阳明经,至次指指端;他到达足的时候,进入足心,从内踝出来,下行进入足少阴经。阴跷,足少阴经的支脉,属于目内眦。自阴跷而交会于眼睛,交会于足太阳经的睛明穴,这是循环一周。
这样的循环二十五周,当卫气行于阴时则阳气尽而阴气盛,于是进入身体内的阴脏。卫气进入阴脏,常从足少阴经而注入肾,肾注于心,心注于肺,肺注于肝,肝注于脾,脾又注于肾,这是一周。如此循环,二十五周,清晨阴尽阳气旺盛了,于是卫气外出于阳经。卫气从阳经出,常从肾至足少阴经,再结合于眼睛。当卫气行于阴时阴气盛就想睡,行于阳时就醒。(所以说人体的睡眠与清醒是受心神的指使,神静则寐,神动则寤;情志过极则难寐。)一昼夜,周身循环五十。这是卫气的循环法则。《难经》营卫相随之义,言营行脉中,卫行脉外,相附而行,非谓其同行于一经也。
{解读}卫气是运行于脉外的气。卫气生于水谷,源于脾胃,出于上焦,行于脉外,其性悍,运行迅速而滑利。卫气属阳,卫有保卫、卫护之义,具有温养内外,护卫肌表,抗御外邪,滋养腠理,开阖汗孔等作用。卫气的病证主要有卫气不固和营卫不和。
卫气主要由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所化生,是水谷之气中比较悍滑疾的部分。《素问?痹论》说:“卫者,水谷之悍气也。”它的活动力很强,流动很迅速,不受脉管的约束,运行于脉外。卫气运行于皮肤、肌肉之间,能温养肌肉、皮肤;卫气熏于肓膜,散于胸膜,五脏六腑得到温养。卫气不但能温养内外一切脏器组织,而且具有滋养腠理,开阖汗孔,护卫肌表,防御外邪入侵的作用。《灵枢?本藏》认为:“卫气者,所以温分肉,充皮肤,肥腠理,司开阖者也。”概括了卫气的主要功能。
卫气虽行于脉外,但仍然依傍着脉道而运行。其运行与昼夜变化及寤寐有关。白昼人寤,则行于阳;黑夜人寐,则行于阴。行于阳是行于体表手足三阳经脉,行于阴是行于内在五脏。卫气行于阴,是从足少阴经注于肾,而后至心、肺、肝、脾,复还于肾。
卫气的病证主要有卫气不固和营卫不和。卫气不固则皮肤腠理疏松,易受外邪侵入而得病。发病时多有怕风、自汗等症状,治宜益气固卫。营卫不和可见发热、恶风寒、自汗出等症状,治宜调和营卫。
人体的胃其实就是一口大锅,而脾就是这个锅的热力。食物进入锅以后要靠热量把食物蒸熟,营养成分才能释放出来。所以这里脾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。当然脾的这个热能就是脾的阳气,它来自于肾阳。后者就是锅下边的那把火。
食物在胃中被加热,被人体蒸熟,其营养就转化为蒸汽往上蒸腾,其中这些营养可大概分为两个部分。一种营养升到上焦,进入肺脏中,然后肺把它运输到全身各处,皮肤表面上,这部分就是卫气。这个就和地球外周有大气层一样好理解。
一部分营养经过心脏,变化为赤,这个就是血液,在中医讲叫营气。营气在脉中运行,卫气在脉外边行走。这是营气和卫气的来源。
另外从温度上说,卫气偏于寒凉,营气比较温暖。
卫气为肺所化,而肺就是人体中的冷却器,所以卫气也具有寒凉的特点。这点很容易理解,高空中的空气气温都非常低,高山上很容易有积雪,这就说明高空非常冷。人体的卫气虽然是保护人体的,但它本身却是寒凉的。正常情况下卫气在不停的流动,在感冒的时候卫气就被风所伤了,于是卫气就郁积到身体表面,一郁积卫气就比原来强,这个时候人就感觉身体表面怕冷。
营血是由心脏所化的,心脏就是火,所以血液都是热的。血液是热的,流到四肢去才能温暖四肢,一个经常手脚冰凉的人,那就是血液的热力不够,中医上叫四逆,一般调整的时候要用当归四逆汤,就是温暖血液的。营气和卫气是经常相互影响的,感冒的时候卫气郁积了,也就形成了营气的郁积。而营气的特点就是热,所以感冒的人会发烧。
如果一个人感冒了,怕冷而不发烧,那就是卫气郁积在体表,如果一个人发烧而不怕冷那就是营气郁积。需要用不同的处方去调整。而西医治疗感冒都是抗生素,他们分不清具体是哪种情况,当然治疗效果也不会很好。
失眠与阴阳失调有密切关系。睡眠的生理是“阳气尽则卧”,阴阳不能和合,就会翻来覆去睡不着觉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北源八字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北源八字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评论列表
发表评论
取消回复